新闻动态

孩子多动症(ADHD)是什么原因导致的?5大关键因素家长必须知道!_影响_注意力_干预
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2:57    点击次数:190

孩子上课坐不住、注意力不集中、作业拖拉?

可能不是"调皮",而是多动症(ADHD)在作祟!

多动症(ADHD)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,许多家长误以为孩子是"习惯不好"或"管教不严",却忽略了背后的真正原因。今天,我们就来揭秘多动症的5大病因,帮助家长科学认识,正确应对!

多动症(ADHD)的5大核心病因

1. 遗传因素(先天影响)

🔹 研究显示:如果父母或近亲有多动症,孩子患病风险比普通人高3-5倍!

🔹 关键影响:某些基因(如DRD4、DAT1)与大脑多巴胺系统相关,影响注意力和行为控制。

2. 大脑结构与功能异常(神经发育问题)

🔹 前额叶皮质发育滞后:这个区域负责计划、自控和专注力,ADHD儿童通常比同龄人发育慢。

展开剩余73%

🔹 多巴胺、去甲肾上腺素失衡:这些神经递质不足,导致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、控制冲动。

3. 孕期及出生风险(母亲因素)

🔹 孕期吸烟、饮酒:可能干扰胎儿大脑发育。

🔹 早产、低体重儿:脑部发育不完善,ADHD风险较高。

🔹 孕期压力过大:母亲长期高压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。

4. 环境因素(后天影响)

🔹 铅暴露(如含铅油漆、污染环境)可能损害神经系统。

🔹 电子产品过度使用:短视频、游戏等快节奏刺激影响大脑专注力发展。

🔹 家庭教养方式:过度溺爱或严厉惩罚都可能加重症状。

5. 其他健康问题(共患病影响)

🔹 睡眠障碍(如睡眠呼吸暂停)会加重注意力问题。

🔹 过敏、缺铁等也可能影响行为表现。

多动症不干预,会带来哪些危害?

如果长期忽视,ADHD可能影响孩子:

✅ 学习困难:成绩下滑,因粗心丢分

✅ 社交问题:因冲动易怒,被同学孤立

✅ 情绪障碍:自卑、焦虑、抑郁风险增加

✅ 成年后影响:工作不稳定、人际关系紧张

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有多动症?

如果孩子有以下表现,建议尽早就诊评估:

✔ 注意力不集中(易分心、丢三落四)

✔ 多动/坐不住(小动作多、话多插嘴)

✔ 冲动行为(做事不考虑后果)

✔ 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,且影响学习和社交

科学干预,帮助孩子改善ADHD

1. 专业评估

到儿童发育行为科或神经心理科做检查,包括:

注意力测评(如IVA-CPT) 脑电图(EEG)或脑功能检查 心理行为评估

2. 行为干预

专注力训练(如舒尔特方格、脑电生物反馈) 行为矫正(制定规则,正向激励) 感统训练(改善大脑协调性)

3. 家庭调整

✅ 减少干扰(学习时关电视、手机)

✅ 规律作息(保证充足睡眠)

✅ 多运动(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)

4. 必要时药物辅助

对于中重度ADHD,医生可能会建议用药(如哌甲酯),但需严格遵医嘱。

家长必看:多动症能治好吗?

ADHD无法完全"治愈",但通过科学干预,70%以上的孩子症状可显著改善!关键是要:

🔹 早发现、早干预(6-12岁是黄金期)

🔹 耐心引导,避免责骂(这不是孩子的错!)

🔹 坚持行为训练(效果需要时间积累)

[部分图文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]

发布于:江苏省

相关资讯